新闻动态

从歼20S到六代机! 无人僚机将成空战标配, 单座战斗机会消失吗?

发布日期:2025-07-19 10:55    点击次数:93

随着第五代战斗机的逐步普及和中国抢先叩开第六代战斗机的大门,“下一个时代的空战该怎么打”,注定将成为当下和未来的一个时期内,全球各国都会去思考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。目前看来,以“有人驾驶战机+无人僚机”的体系化形式作战,基本将成为各主要军事强国的主流发展方向,中国、美国和俄罗斯等国都在积极探索这一组合。而在此过程中,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出现了,那就是“单座型战斗机是否会在未来遭到淘汰?”

无人僚机将成为未来空战的重要组成部分

我们知道,各界普遍认为,可搭载2名飞行员的双座型战斗机,天然更适合与无人僚机“组合到一起”。原因很简单,那就是2名飞行员可更好地分工协作,其中一人将主要精力用于驾驶战斗机,另一人可专注于对无人机的操控。若是只有1名飞行员,则很可能因“又要开自己,又要开僚机”而导致负担过重,进而陷入“哪项工作都没能做好”的窘境之中。

歼-20S缩比模型

目前看来,中美两国在探索有人驾驶战机与无人僚机的协同作战方面,进展相对较快。去年,美国空军曾对XQ-58A无人机进行测试,负责操控XQ-58A并与之进行协同的有人驾驶战机,是一架双座型的F-15E“攻击鹰”。而在中国这里,我们于去年的珠海航展上,首次公开了国产双座型五代机歼-20S的缩比模型,其增加的后座飞行员和驾驶舱内的操作界面,被认为就是用来操控无人僚机的。

歼-36采用了并列双座布局

不仅如此,在第六代战斗机时代,2名飞行员“一人开飞机,一人开无人僚机”的分工协作方式,或也将就此沿用下去。可能被命名为歼-36的国产六代机原型机,基本已被确定采用了并列双座布局;至于说可能被命名为歼-50的国产六代机原型机,则被猜测认为采用了传统的纵列双座布局。于是乎,这是否预示着战斗机诞生以来所使用过的最早的驾驶舱模式,即“单人单座布局”,将就此消失呢?对于这个问题,或许我们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。

双座型战斗机

一方面,无人僚机的出现和空战形态的变化,确实给飞行员带来了更多的工作量。飞行员要在强度高且节奏快的现代空战中,快速做出大量最优决策,才有可能战胜对手。面对如此巨大的负担,若是能够多一个大脑、多一双手和多两只眼睛,那自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负担,双座型战斗机的优越之处就在于此。

国产隐身无人机

但从另一个方面来想,无人僚机给飞行员所带来的全新的负担和工作量,其实也与当下仍不够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有关,说白了就是“无人机还不够聪明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、特别是各类新技术的诞生和运用,无人僚机所搭载的人工智能系统注定将越来越强大,逐步减少对飞行员的依赖。待到那时,单座型战斗机飞行员的负担,或与双座型战斗机每名飞行员的负担差不多,那还有何必要一定搭载2名飞行员呢?

双座型战斗机的飞行性能要比同型号的单座战斗机低一些

况且,在同一款战斗机中,单座型和双座型往往会在很多关键的飞行性能方面,存在着一定的差异,主要表现为双座型战斗机的最高升限比单座型战斗机低、双座型战斗机的航程和作战半径比单座型战斗机少、双座型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速度比单座型战斗机慢,以及双座型战斗机的生产难度和成本,要比单座型战斗机高,这些都是增加1名飞行员和驾驶舱系统所需付出的代价。而如果人工智能系统真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,以至于用不着再由1名专门的飞行员去操控无人僚机,那可与无人僚机实现协同作战的有人驾驶战斗机,就用不着再面对此类问题了。

无人机必将愈发智能

所以说,在“有人驾驶战机+无人僚机”的组合逐步成为主流的情况下,双座型战斗机更加“吃香”一事或只是暂时的,单座型战斗机则还远未到要被淘汰的程度。